医学科普
中药存放越陈越好吗?
中药里有种说法,即有些中药存放的越陈越好。曾有一首《六陈歌》曰:“枳壳陈皮半夏齐,麻黄狼毒及茱萸,六般之药宜陈久,入药方知奏效奇。”这首歌诀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。
最早是南北朝中药学家陶弘景提出陈皮、半夏宜陈久用之。陈皮又称橘皮,气味强烈,有刺激性,服用时有可能出现毒性不良反应,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炮制,所含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,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,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,一些毒性不良反应会减轻或消失, 故只有收藏了3年以上的橘皮才能称为陈皮,入药以陈久者为良,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云:“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,故曰红皮、陈皮。”
半夏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的功效,生用能消除疖肿,其毒性更强,易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,经过长时间放置后,其燥烈之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弱,毒性反应也会降低,这样不易出现副作用。源于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“二陈汤”,由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组成,是燥湿化痰、理气和中的方剂,其中半夏和陈皮皆取陈者,故名二陈。之后《唐本草》又补充了枳壳、麻黄、狼毒及茱萸四味药亦宜久存陈用。《类证本草》总结之,并正式提出“六陈”之说,一直沿用至今。
但中药并非越陈久越好,即使“六陈”这些中药也不是可以无限期存放,否则,药就会失去药效。中药的治疗作用,主要在气和味,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,有刺激性,服用时容易产生副作用。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,故必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,让药气逐渐挥发,使之副作用降至最低。
“六陈”之说的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,其间由于使用中药之种类在不断增加,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,早已超出了六种。阿胶是补血益气的常用药,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,基本是蛋白质,水解产生赖氨酸、精氨酸、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,另外,还含有氮、钙、灰分等,具有滋阴润燥、补血益气、止血安胎的功效。自古传说阿胶越陈越好。有一位患者家中有储存近20年的阿胶,拿来让我代其配药。打开盒盖,有股冲鼻的哈喇味,胶块暗淡无光泽,轻轻一拍即变为碎块。我告诉他,这样的阿胶已变质,不能再用了,他不解地问:“不是都说阿胶越陈越好吗?”我说这都是误解,阿胶也不能无限期保存,并非越陈越好。
新制成的阿胶因工艺上的局限,在原料处理过程中,可能会残留极少量的三甲胺、尸胺、吲哚等小分子含氮物质。若这时服用容易导致人体产生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头晕甚至血压不稳等症状,即中医所谓的燥性,俗称的“火毒”。所以,新产的阿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存放,以挥发和减少这些含氮物质的含量,避免产生不良反应。存放时间以一年以上为宜,但保存时间最好别超过五年,如果过于长久存放则会导致胶原蛋白脆化变性而影响药效,甚至变质而不能药用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
有些中药,如芦根、白茅根、生地、石斛、青果、麦冬、沙参等,鲜者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,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,没有刺激性,加之含有较多的汁液,故多鲜用于清热、滋阴、生津。
综上不难看出,有些中药宜于储存一段时间再入药,效果更佳,副作用更小,但也不能无限期保存;而有的中药不宜久存,也有保质期或保存期,甚至鲜用更好。临床应根据药性辨证施药,以取得更加疗效。
版权所有 © 滨州市中医医院 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新立河西路917号 咨询投诉电话:86-543-3366640 E-mail:lu372301@163.com
鲁ICP备10026845号 滨公备0601199